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加拿大魁北克大学等三位专家讲述信息光学技术
北京时间9月24日晚八点,iCANX Youth Talks第七十四期邀请到了中国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孙友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教授胡晓敏、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副教授梁晋阳担任主讲嘉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教授侯志博、中国微电子所研究员杨妍担任研讨嘉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海定担任主持人,期待你一起加入这场知识盛宴。
环境光学探测技术通过解析环境介质的光谱吸收特征,可快速、高灵敏探测大气成分的时空分布,在认识、理解和最终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现有的环境光学仍依赖于传统光电探测技术体系,光源和光信号探测手段均基于光子集体效应,无法达到单个量子水平,在极弱光信号和高噪音背景下的探测性能低下。我们将单量子测量技术与环境光学技术交叉融合,基于量子纠缠光源的非局域性和强关联性,提出一种集量子光源和量子探测于一体的量子光谱精密测量技术体系,有望突破经典光学测量的技术瓶颈,大幅度的提高探测灵敏度、准确度、时空分辨率等性能,实现接近于量子极限的光谱探测,推进环境光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孙友文,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安徽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及优秀会员、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信息与管理学部委员。研究方向包括光学(环境光学、量子光学)、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技术)、计算机技术(多源数据融合与信息处理)、自动化控制(环境监视测定仪器研制)。已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参编专著2本。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三五“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探讨研究”专项中“监测预警预报技术”方向的项目集成负责人;主持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和安徽省杰青等项目16项。
高维量子信息处理通过利用更大的希尔伯特空间,能够在单个量子系统中编码更多信息,来提升了数据传输的效率。高维系统对噪声和误差具有更强的鲁棒性,这使得它们在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中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些优势使得高维量子技术在复杂量子网络和安全通信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本报告探讨了从二维到高维的非局域性现象。首先介绍了量子纠缠和EPR悖论,讨论了贝尔不等式及其实验验证,包括消除实验漏洞的方法。分析了高维非局域性的研究进展,特别是贝尔不等式在高维系统中的应用和实验结果。最后,针对多体高维非局域性的问题,介绍了实验上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并展示了在多光子高维纠缠态中的最新研究成果。报告总结了这些研究在量子信息任务中的潜在应用。
胡晓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教授。主要是做量子光学、量子网络和单光子量子传感的实验研究,致力于利用高维量子信息处理过程,构建性能更优越的高维量子网络。创新的将偏振路径耦合,多芯光纤色散补偿和纠缠辅助等新技术应用于构建新型高维量子网络,实现了32维纠缠态制备,11km高维纠缠分发和高维量子隐形传态,明显提高了高维纠缠的保真度,维度以及探测能力等关键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此基础上,结合子空间编码,多出口测量等新方法,展示高维量子网络信息处理优势。在单光子传感领域,创新的使用氮化硅微腔结构,构建频率锁定的多普勒单光子测风雷达,基于上转换单光子精密成像系统。已发表SCI论文27篇,谷歌学术引用1700次。近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PRL 9篇,Nature reviews physics 1篇,Science Advances 1篇,Optica1篇,Science Bulletin 2 篇。研究成果被诺贝尔奖获得者,IEEE会士正面大段评价。成果入选2021年度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领域重大科学技术进展。
就必须对瞬态事件的发生过程进行可视化可以助力了解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在现有的方法中,基于编码光学条纹的实时超快成像因其图像质量高、适应能力强、适用性广而受到慢慢的变多的关注。在本讲座中,我将回顾有代表性的超快成像模式的工作原理和局限性。然后,我将重点讨论我所在的应用计算成像实验室近三年来的三个研究方向。首先,我将介绍压缩光学条纹超高速摄影对稀土掺杂纳米粒子的发光寿命表征以及其在生物医学和信息安全应用 [Nat. Commun. 12, 6401 (2021); Adv. Sci. 11, 2305284 (2024)]。其次,我将讨论双编码光学扫描如何将单像素成像速度提高到每秒 12,000 帧 [Nat. Commun. 13, 7879 (2022)]。最后,我将展示如何将数字微镜的微秒转换所产生的动态光学衍射作为超快测绘摄影的新门控机制 [Optica 10, 1223 (2023)]。
梁晋阳,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国家科学研究院(INRS)副教授并担任加拿大超快计算成像研究讲座教授(Canada Research Chair, Tier II)和INRS纳米生物光子学讲席教授。他的研究兴趣涵盖超快成像、高精度激光束整形、光学物理和生物光子学。他已发表超过120篇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集,并就超快光学成像技术申请了超过25项美国/加拿大专利。他是Optica和SPIE的高级会员。他是 Photonics Research 和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ational Imaging 的副编辑,也是 PhotoniX 的高级编辑。梁教授获得过许多奖项,包括加拿大显微镜学会颁发的 2024年早期职业研究者奖、国际纯粹和应用物理学联合会颁发的 2019年青年科学家奖以及 Edmund Optics 颁发的2017年教育奖-金奖。梁教授于2012年获得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电子工程博士学位。2012年至2017 年,他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后研究。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只是出于传递信息的需要,并不代表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别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若不希望被转载或者可以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氢能源和氨应用研究中心团队在《Engineering》期刊发表封面论文
Nanomaterials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米瑞宇副教授创建特刊
相关资讯
-
经受近3000℃灼烧嫦娥六号平安返回地球外部被烧得面目全非!
2024-07-09 -
登陆火星第一步:大气探测
2024-07-09 -
【48812】范艾伦勘探器预备进入地球大气层 15年后将消灭
2024-07-10 -
2023这些科学技术问题值得关注
2024-07-11 -
【48812】美国勘探器2018年将深化太阳外层大气做研讨
2024-07-13 -
【48812】NASA“卡西尼”号探测器在土星大气层焚毁
2024-07-14 -
【48812】NASA将勘探天王星大气成分
2024-07-14 -
数字海洋预报服务渔业发展 卫星遥感与通讯融合利民生
2024-07-16 -
【48812】揭秘:万米高空的气候是这样测出来的
2024-07-17 -
“天问一号”的火星之路
2024-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