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金声 从这个第一看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贡献
9颗风云气象卫星在轨组网运行,546部雷达组网观测,超7.6万个地面气象观测站,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9个国家大气本底站,131个国家高空观测站,1300余套沿海/海岛自动气象站……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综合气象观测体系,从太空、天空、地面、海面实时、立体“扫视”地球大气风霜雨雪变化。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我国气象部门坚持科学技术创新,构建了世界上顶级规模的综合气象观测体系。随着台风、暴雨、强对流预报等准确率不断的提高,我国已建成多部门共享共用的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日益精密的监测强力支撑气象服务,为防灾减灾救灾筑牢第一道防线,为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美好生活提供精细服务保障,并为全球防灾减灾、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频发,日臻精密的气象监测网发挥支撑作用,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第一道防线。
在浙江,台风“康妮”来了,气象部门利用天气雷达精细化组网系统和垂直遥感等开展协同观测,全方位获取台风第一手资料。有了观测资料,结合历史资料,开展会商研判,浙江省气象台启动递进式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工作机制。预警发“号令”,有关部门迅速行动,有很大成效避免了台风带来的灾害。
利用气象观测形成的海量数据,气象部门按需求加工研发服务产品,帮助各大行业赋能增效。
利用现代气象智能观测设备,开展涵盖粮食生产全链条的为农气象服务;研发远洋气象导航技术,服务远洋船舶;利用气象数据联合金融部门探索“气象×金融”服务模式,开发出金融气象指数……目前,气象服务已覆盖国民经济70余个行业,不断发挥着赋能增效的重要作用。
在监测预警体系逐渐完备的基础上,我国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预警先行、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早期预警中国模式,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今年9月10日,风暴“丹尼尔”袭击利比亚东部。我国气象部门启用风云气象卫星全程监测,制作发布《全球卫星遥感监测服务专报》,并通过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CHARTER)机制向利比亚提供风云气象卫星数据,为当地防灾减灾提供应急保障服务支持。截至目前,风云气象卫星共发布全球卫星遥感监测服务报告材料300余期,为全球防灾减灾、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早期预警提供重要支撑。
在今年《联合国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期间,我国发布《早期预警促进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适应中国行动方案(2025—2027)》。此前,中国气象局已与埃塞俄比亚、巴基斯坦气象部门联合开发云端早期预警系统,搭建面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早期预警业务平台,并牵头承担世界气象组织亚洲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项目。
今天,人民幸福安康、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对气象的敏感性慢慢的升高,气象的“一日不可或缺性”进一步凸显。气象服务不仅要“管”风霜雨雪,还要越来越深入地融入生产生活中。
面对时代发展的需要,气象部门要继续快速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更好满足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贡献力量。
相关资讯
-
经受近3000℃灼烧嫦娥六号平安返回地球外部被烧得面目全非!
2024-07-09 -
登陆火星第一步:大气探测
2024-07-09 -
【48812】范艾伦勘探器预备进入地球大气层 15年后将消灭
2024-07-10 -
2023这些科学技术问题值得关注
2024-07-11 -
【48812】美国勘探器2018年将深化太阳外层大气做研讨
2024-07-13 -
【48812】NASA“卡西尼”号探测器在土星大气层焚毁
2024-07-14 -
【48812】NASA将勘探天王星大气成分
2024-07-14 -
数字海洋预报服务渔业发展 卫星遥感与通讯融合利民生
2024-07-16 -
【48812】揭秘:万米高空的气候是这样测出来的
2024-07-17 -
“天问一号”的火星之路
2024-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