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传感器大会新闻发布会
2023年10月26日15:00,省政府新闻办召开2023世界传感器大会新闻发布会。
发布内容:介绍和解读2023世界传感器大会的总体和筹备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协主办,郑州市人民政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协、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德中友好协会联合会承办的2023世界传感器大会即将于11月5日在郑州开幕。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相关承办单位的负责同志出席,向大家重点介绍大会的总体情况和筹备进展,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首先,向各位新闻界朋友长期以来对河南省智能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智能传感器作为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基础,是助力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核心。世界传感器大会作为产业培育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已成功举办四届,在业界产生了广泛影响。2023世界传感器大会将于11月5日至7日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下面我就河南省智能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以及大会筹备有关情况作简要通报。
近年来,河南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坚持统筹布局、创新引领、龙头带动、链式集聚的原则,强化顶层设计,突出市场主体,完善政策举措,大力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政策举措更实。河南省委、省政府格外的重视智能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将其列为我省重点培育的28条产业链之一,由省委常委担任链长,按照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三三制”原则成立了工作专班,制定出台产业链培育行动方案,绘制“四图谱六清单”,系统梳理了60多项重点任务举措,为把河南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圈制定了清晰可行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二是创新能级更高。高标准建设了墨子实验室、智能传感器产业研究院、智能传感器中试基地等省级创新平台,省智能传感器研发服务平台加快建设,为技术创新、人才集聚、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创新投入持续提升,2022年上市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9.5%,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
三是企业主体更强。骨干公司发展迅速,上市公司超过10家,在传感器细致划分领域优势显著,汉威科技的气体传感器、森霸传感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日立信的六氟化硫传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均居第一,光力科技的瓦斯抽采和气体云监测系统、新天科技的智能水表国内领先,半导体封测设备核心传感器实现技术突破,压力、声学、激光、流量等传感器供给能力明显增强。
四是产业布局更优。郑州着力打造高新区智能传感谷,已集聚传感器产业链核心及关联企业3000家,总实力居全国传感器十大园区第四位,核心引领地位更加凸显;开封流量仪表、洛阳气象监测、新乡MEMS制造、鹤壁光电传感、三门峡精密测量仪器、南阳红外光敏传感等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全省“一谷多园”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持续优化。
2023世界传感器大会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整体活动由“一会一赛一展”组成,“一会”是2023世界传感器大会系列活动,包括大会开幕式暨主旨报告会、10场分场活动、产销对接会、中欧传感器产业合作交流会;“一赛”是传感器创新创业大赛;“一展”是同期由郑州市政府举办的科技成果展。大会将呈现如下亮点:
一是突出引领性。大会将举办国际传感器企业家峰会,发布《2023中国传感器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白皮书》《全球智能传感器产业趋势白皮书》,举行中国十大传感器企业及细致划分领域十强企业颁奖仪式,邀请传感器领域典型企业代表汇聚一堂,洞察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引领推动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彰显国际化。大会设置主宾国—德国,举办中欧传感器产业合作交流会,拟邀请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共同研讨传感技术及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组织传感器领域国际机构、学术组织与外资企业参会,大力引荐国际化优质资源落户河南。
三是提升融合度。大会邀请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投资机构、政府部门等代表参加,促进产教、产融、产学研等领域的深度交流,推动项目合作签约和成果转化落地。同期举办科技成果展,为国内外智能传感器领域科技成果、系统解决方案、典型应用案例等提供高水平展示平台。
一是出席嘉宾邀约情况。已邀请尤政等11名院士专家,德中友好协会联合会副主席、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化工业集团高级副总裁等多名国外代表,英国皇家特许计量及控制学会、意大利仪器制造商协会等多家国际组织,以及苏州敏芯微电子、武汉高德等100多家传感器细致划分领域头部企业参会。
二是分场活动安排情况。聚焦MEMS、智慧物流、医疗康复等重点领域,拟举办分场活动10场,包括1场企业家峰会,5场先进的技术分场活动,4场应用场景分场活动。创新创业大赛参赛作品374项,90项优秀作品进入决赛。
三是参展企业征集情况。郑州市同期举办的科技成果展览活动,参展企业233家,京东、西门子等世界500强企业,恩德斯豪斯、丹兹传感科技等外资企业,将展示传感器领域新技术、新产品。
四是活动保障部署情况。省级层面成立工作专班,近20家省直单位和多个省辖市作为专班成员,制定了筹备工作方案;市级层面建立了14个专项工作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任务,建立各项应急预案,为活动的成功举办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新闻界的朋友们,世界传感器大会是全世界了解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以及汇聚全球行业智慧和资源的重要平台。我们将以细致严谨、精益求精的作风,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筹备工作任务,力求把2023世界传感器大会办得更有特色、更有影响、更有成效!诚挚邀请大家在11月5日相聚美丽郑州,共享机遇,共话合作,共绘蓝图。谢谢!
谢谢!接下来,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就本场新闻发布会关注的内容做提问。也请提问前先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这个问题提问给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刚才介绍到,世界传感器大会已成功举办四届,能否介绍一下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效?另外,今年大会展览方面又有哪些亮点?谢谢。
感谢记者朋友对世界传感器大会关注和支持。习指出,“要打好科技仪器设施、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同企业组织联合攻关,提升国产化水平和应用规模,争取早日实现用我国自主的研究平台、仪器设施来解决重大基础研究问题”。2023世界传感器大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将继续发挥科技平台的优势资源,强化新技术交流。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加强政产学研用的深度合作。
一是扩大“品牌影响”。四届大会邀请了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参会,例如中国工程院尤政、蒋庄德院士等50余名国内外知名科学家;参会机构中,外企和国际组织超过20%,涉及美、日、德、英、意、韩等行业先进国家和地区,50%以上企业连续四届参加,得到参会嘉宾的一致认可,大会交流期间提出的很多观点、建议都已经转化或者正在转化为传感器领域进一步创新发展的举措,“郑州看传感,传感看郑州”的品牌效应已逐步显现。
二是推动“以会促产”。通过开展系列招商活动、举办产销对接会、签约落地一批项目等活动,促进会展业与主体产业融合发展,四届传感器大会累计签约项目55个,协议总金额合计超过430亿元,通过招引一批创新平台、科技孵化、制造业类项目,为郑州传感器产业发展增添了新动能,大会影响力正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三是增强“产业实力”。经过四届世界传感器大会后,郑州在智能传感器及终端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已处于全国上游水平,形成了气体、气象、农业、电力(网)、环境检验测试等多门类传感器产业链及批量生产能力,涵盖了环境、工业、农业、电力等诸多领域,在2022年10月由工业与信息化部直属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颁布的中国传感器十大园区排名,郑州高新区位列第四,中部第一。
2023世界传感器大会以“感知世界·智创未来”为主题,邀请了全球传感器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参加,重点围绕传感技术发展前沿、国际发展的新趋势、产业化发展等热点问题进行交流,旨在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千亿级智能传感器产业的新高地。
一是成果展示瞩目。今年世界传感器大会,我们将展示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新产品,这一些产品在灵敏度、精度、可靠性以及应用场景范围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比如,今年将展出的一种新型压力传感器,它可以对微小的压力进行精确测量,并且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能应用在医疗、工业和汽车等领域。我们还会展出一系列智能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能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实现远程监控和自动化控制,逐步提升传感器在智能化应用中的价值。除此之外,我们还将展示一些应用于工业生产、环境监视测定、医疗健康、智能家居等领域的传感器及系统,均为国内首创。
二是技术赋能产业。本次大会及分场活动通过促进产业协同创新、拓展应用场景和加强产业链建设等方式,与郑州市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通过举办一系列包括技术研讨会、产业对接会和项目路演等活动,为郑州市的智能传感器产业提供平台支持,注入新的动力。抓牢传感器研发设计、加工制造、材料设备等关键环节,深化技术、产品、服务、应用等创新,完善“人才+项目+资本+场景”模式,以一流政策、一流生态集聚一流人才、引进一流企业,加速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大数据等传感器关联产业集群发展,着力建设千亿级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为郑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支撑,塑造全球传感器产业的“郑州符号”。
三是参展企业踊跃。本次大会汇聚了众多传感器领域的有名的公司,截至目前,共有传感器相关企业233家参展,其中包含西门子、海克斯康、恩德斯豪斯、百度云、京东、汉威等知名传感器企业将盛装亮相。这一些企业通过本次展会,展示了自己的最新产品和技术成果,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合作。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本次展会,吸引更加多的企业来到郑州,一同推动中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
在此我仅代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诚邀业界嘉宾莅临“2023世界传感器大会”,最后预祝大会胜利召开。谢谢!
本届大会邀请了众多院士专家参与,想了解一下,省科协在推动产学融合、引领科技工作人员服务智能传感器等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都开展了哪些工作?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本届大会共邀请了尤政、蒋庄德、李长明等11名院士,集聚了全球传感器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企业家和生产一线的科技工作人员,可谓智力密集、层次高端且分布广泛,将围绕传感器领域的技术前沿、产业趋势和热点问题等进行深入研讨,分享传感器科技、产业和应用的最新成果,将有效促进产学研用深层次地融合,助力“强产业、强合作、强品牌”,推动我省以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为核心的“一谷多园”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科协作为省委、省政府联系科技工作人员的桥梁纽带,近年来,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团结引领我省广大科技工作人员主动融入我省创新发展大局,有力促进创新资源有序向产业下沉,助力我省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新兴起的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省科协在推动产学融合、引领科技工作人员服务智能传感器等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去年6月和8月,省政府分别与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省科协作为“省会合作”“省院合作”办公室所在单位,为推进战略合作协议落实落细,把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等更多高端智力资源引入河南,开展了大量工作。一是深化“省会合作”。近两年来,推动中国科协参与举办世界传感器大会等20场产业技术大会,积极对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20多家全国学会来豫开展活动,共邀请数十名院士出席,促进河南各地招引一批创新平台、科技孵化、制造业类项目,打造了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平台。二是加强“省院合作”。今年紧紧围绕我省战略需求和智能传感器等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合中国工程院邀请33位院士主持参与了13项战略咨询研究。今年6月至7月,联合工程院邀请28名省内外院士深入我省新乡、郑州、洛阳、鹤壁四地开展“院士中原科技行”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二、建立协同创新组织网络。一是探索建立重点产业链创新联合体。省科协将依托大会平台,组织省仪器仪表学会、省电子学会等围绕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整合我省该领域创新资源,推动成立集成电路与智能传感器创新联合体,促进创业链上中下游融通创新,出台行业性团体标准,协同攻关关键科技难题和“卡脖子”技术,带动产业整体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提升。二是完善“科创中原”服务团工作机制。组织全省各级学会成立了“科创中原”智能传感器产业科技服务团等超50家科技服务团,组织发动超2000名科技工作人员参与科技服务活动。三是搭建协同创新服务平台体系。针对我省传感器产业等陆续推进建立“科创中原”智能仪器仪表创新基地、河南省仪器仪表学会(汉威)专家工作站等协同创新服务平台近百家,促进学科集成创新和科技资源共享。
三、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动矩阵。一是创设科创中原论坛。围绕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学技术课题,举办了40多期“科创中原论坛”,打造具有引领力、影响力的一流学术交流平台。二是开展“百会链千企”活动。组织全省各级学会针对智能传感器等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开展了400多场科技助企活动。三是激活企业科协作用。组织汉威集团等智能传感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参加创新方法大赛、2023年河南省企业“创新达人”选树及宣讲活动,不断强化企业科协在服务企业科技工作人员和推动企业科学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河南省科协将积极发挥专家优势和组织优势,助力本届大会取得丰硕成果,服务我省智能传感器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谢谢!
郑州市作为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拥有雄厚的发展基础,请问,在未来传感器产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方面是如何考虑的?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两个“确保”,落实“十大战略”,郑州市坚持市场需求引领,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优势领域创新提质,关键环节补齐短板,前沿领域建链引链,加快建设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着力形成智能传感器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系统集成、示范应用的全产业链条,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一、产业形态联动发展,规模总量迅速壮大。近年来,郑州市格外的重视智能传感器产业,统筹推进“芯、屏、网、端、器、用”联动发展,加快打造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涌现出以汉威科技为代表的国内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集聚了光力科技、新天科技、天迈科技等一批上市公司,培育了日立信、辉煌科技等一大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成功举办四次世界传感器大会,打造了涵盖气体、气象、农业、电力电网、环境监视测定、轨道交通等多门类传感器产业链,形成了以高新区为核心的“一核多点”产业空间布局,积极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高地。2022年全市智能传感器核心及关联产业规模约300亿元,关联及应用企业约3000家。
二、聚焦产业目标导向,打造繁荣发展形态趋势。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郑州市制定了郑州市智能传感器产业链培育行动方案,力争到2025年,全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呈现规模壮大、应用繁荣、技术先进、生态完善的发展形态趋势,打造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努力建设中部领先、国内知名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具体目标包括:一是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建设取得很明显的成效,聚集智能传感器产业链骨干企业200家以上,形成一批优势特色产品,核心及关联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二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持续增强。智能传感器设计和制造水平持续提升,突破MEMS工艺等核心技术,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达到20个以上,建成智能传感器研发服务平台,成为全国重要的智能传感器技术创新高地。三是应用示范成效显著。围绕智慧城市、工业应用、汽车电子、消费电子、智能家居、医疗卫生、农业气象等七大应用领域,推进智能传感器重点应用示范,形成一批典型案例,通过示范应用促进智能传感器产业快速发展。
三、强化延链补链固链,产业生态日趋完备。下一步,郑州市将聚焦智能传感器产业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封装测试、材料设备四大关键环节,夯实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软件算法、集成电路、大数据五大关联产业,做强环境监视测定传感器、汽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仪器仪表传感器、电力电网传感器、农业气象传感器六类特色产品,开展智慧城市、工业应用、汽车电子、消费电子、智能家居、医疗卫生、农业气象七项应用示范,着力形成智能传感器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系统集成、示范应用的全产业链条。一是加强组织保障,扎实推进“链长制”。深入落实《郑州市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由市领导担任链长,加强完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任务,统筹推进智能传感器产业链现代化提升工作。实施“一链一专班一研发机构一图八清单”工作机制,召开产业链联席会议,研究解决产业链重大问题。二是打造优质载体,建设智能传感谷。依托高新区,推动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启动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整合传感器科技和产业资源,建设产学研基地、企业总部基地、双创基地、检测中心、展示中心等相关产业配套,打造智能传感谷发展先行区、智能传感产业引领区、创新科技转化发布示范区、智能传感应用共享体验区。三是培育竞争优势,补齐研发服务平台短板。依托郑州大学、高新区、河南豫芯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做好项目设计、建设和团队引进等工作,积极探索运营模式,推动智能传感器研发服务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四是推进协同创新,突破关键技术。依托河南省智能传感器产业研究院、河南省智能传感器制造业创新中心、河南省智能传感器中试基地等研发机构,郑州大学、中电科27所等大院名所,围绕新型敏感材料、测量和数据处理、信息传输等关键技术,推动传感器向高精度、低功耗、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型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五是积蓄发展动能,加强产业招商。持续完善传感器产业链招商图谱,依托中国(郑州)产业转移对接活动、中国(郑州)国际智能网联汽车大赛、世界传感器大会等重大招商活动,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区域为重点,聚焦高端传感器设计、制造和器件级、晶圆级MEMS封装、关键材料与设备等关键领域以及产业链缺失环节,引入一批优质企业,完善智能传感器产业链条。六是打造产业生态,培育传感产业。依托河南省智能传感器创新联盟、创新中心、行业协会,加快科学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实施《郑州市逐步加强制造业高水平发展若干政策》,在智能传感器企业做大做强、项目建设、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开拓市场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发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基金、郑州投资集团等金融机构作用,支持重点项目建设。落实“郑州人才计划”,加快引进智能传感器高品质人才和技术团队。谢谢!
我们了解到,郑州高新区已形成了涵盖气体、气象、农业、电力等多门类智能传感器产业链,优势显著,目前也启动建设了河南省智能传感器研发服务平台,能否介绍一下平台的建设情况?谢谢。
为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培育壮大新兴起的产业,推动智能传感器与半导体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打造极具特色优势的高能级产业链,省政府研究制定《河南省培育壮大智能传感器与半导体产业链行动方案》,明白准确地提出:“努力办好‘一个世界级大会’,聚力打造‘两个产业核心区、三个高能级平台和N个特色产业基地’,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着力提升‘五项能力’,推动打造智能传感器与半导体全产业链,全方面提升产业链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郑州高新区以连续举办世界传感器大会为依托,集聚整合创新资源,统筹建设智能传感器研发服务平台,探索联合攻关、利益共享、知识产权运营等有效模式,实现“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技术应用——成果产业化”全过程无缝衔接,构建“创新链与创新资源、产业链与产业资源”互通的重要桥梁,着力做大做强一批智能传感器制造和系统集成企业,形成一批优势特色产品,逐步形成产业集聚、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对外合作、应用示范等方面日益成熟的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体系,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迈向规模化、特色化、差异化、高端化发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圈。
一、聚焦关键领域,延展产业链条。搭建以“立足中原,辐射全国,国内一流,世界知名”为战略目标的研发创新平台,平台重点聚焦气体、压力、红外、流体、声学等重点领域,拓展在智慧农业、物联网、环境检验测试、智能电网、生物医药及健康等领域应用,兼具创新研发、工艺验证、批量试制、封装能力。同时,研发工艺向下兼容功率半导体器件,通过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研发技术,促进MEMS等传感技术突破,解决我国高端智能传感器在材料、设计、工艺等环节存在的“卡脖子”问题,引领河南省传感器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并带动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健康发展,打造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核心优势。
二、围绕产业需求,加强人才引培。结合平台服务对象和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依托郑州大学人才基础,引进国内一流运营团队,联合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苏州纳米所、中科院微电子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研究院、高校和相关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作为技术支撑,强化行业影响力。运营团队计划从行业、高校、科研院所、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选聘,意向引进院士团队2人,智能传感器有关技术引领类人才50人,运营团队约100人,具体包括项目管理、技术管理、科学技术创新技术、测试、实验及生产人员等。其中,技术成员要求聚焦在智能传感器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领域;管理人员要求有着非常丰富的传感器研发线的建设和管理经验,拥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等工作履历。同时,依托郑州大学成立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智能传感器研发服务平台,支撑郑州大学微电子学院建设和培养本地人才。
三、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项目建设。郑州高新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是为河南省智能传感器研发服务平台项目提供的物理空间配套。由高新区负责项目物理空间建设,郑大等科研院校负责研发服务平台建设。目前,项目规划设计的具体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微震动测试、测绘、地勘工作已完成,地块土地购置、建设资产金额来源、建设主体、建设模式等已确定,计划2023年完成主体工程的30%;2024年9月份,该基地具备部分投产条件;2025年底具备交付使用条件。
四、强化目标导向,打造产业高地。经过3年建设,计划引进培育10家有突出贡献的公司、100家左右上下游企业、500家左右关联企业,壮大智能传感器及关联产业规模。取得100项科研成果,掌握10-20项关键技术,支持建设国家级、省级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提升一体化解决方案供给能力,推进智能传感器在工业领域、智慧城市、智慧农业、公共安全等行业应用示范,拓展智能传感器在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消费电子、医疗电子等行业应用。项目将建成中西部一流的平台,打造全省产业高地,发展水平跨入全国先进行列。
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各相关的单位的配合和帮助下,一定能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智能传感器研发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产业链发展更加延展、更加稳固、更健全,推动我省智能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占领关键环、迈向中高端,实现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的影响力辐射更广泛、品牌更凸显,为引领、支撑河南省传感器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加快推进我省传感器产业贡献新的力量!谢谢!
谢谢各位发布人的详实介绍。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别的关注的问题,发布会结束后,可以与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发布单位联系,进行采访了解。
媒体朋友们,世界传感器大会是河南首个世界级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已变成全球了解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以及汇聚全球行业智慧和资源的重要平台。在此,希望新闻界的朋友们持续关注支持2023世界传感器大会,聚焦“感知世界 智创未来”的主题,大力宣传我省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高水平发展的举措成效,广泛推介河南优越的政策环境和基础条件,积极营造浓厚氛围,树立开放河南的良好形象,为助力我省打造国内重要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高地、扎实推进现代化河南建设凝聚新力量、打造新优势。
相关资讯
-
经受近3000℃灼烧嫦娥六号平安返回地球外部被烧得面目全非!
2024-07-09 -
登陆火星第一步:大气探测
2024-07-09 -
【48812】范艾伦勘探器预备进入地球大气层 15年后将消灭
2024-07-10 -
2023这些科学技术问题值得关注
2024-07-11 -
【48812】美国勘探器2018年将深化太阳外层大气做研讨
2024-07-13 -
【48812】NASA“卡西尼”号探测器在土星大气层焚毁
2024-07-14 -
【48812】NASA将勘探天王星大气成分
2024-07-14 -
数字海洋预报服务渔业发展 卫星遥感与通讯融合利民生
2024-07-16 -
【48812】揭秘:万米高空的气候是这样测出来的
2024-07-17 -
“天问一号”的火星之路
2024-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