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40摄氏度的坚守(新春走基层)
这里是北纬53度,中国的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村,极光、极寒都出现在这里,我国有记录的极寒温度零下52.3摄氏度就由北极村国家基本气象站测得。北极村气象站位于北极村,建站68年来,一代代气象工作者在这个全国最寒冷的地方值守,保障着我国气象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为人们“知天而作”提供重要支撑。
北极村气象观测员王长春拿起雪深桶走到室外。他踏进齐膝盖深的雪里,连续选了3个没人踩过的点,把雪深桶牢牢雪里,量得雪深33厘米,赶紧拿铅笔记下来。
之后,王长春又走到气象站观测场里,逐个检查气象设备的运作情况。上面盖了雪的,赶紧把雪扫下来,不能让雪影响设备正常运行。测雪温的设备就在地面上,被厚厚的雪覆盖,王长春跪在地上,把雪拨开,露出地面上的仪器。“冬天测雪温,夏天测草温,就靠它了,每天都得维护好。”王长春说。
百叶箱、日照仪、辐射监测仪、测风塔……王长春逐个检查一遍。这一遍检查下来,花费了十几分钟,脸已经冻僵了,开始发红。
回到屋里,王长春开始检查运行系统。“有红点表示设备有问题,一定要马上解决。没有红点,表示一切正常。”接下来,王长春开始上报监测数据。
整个冬季室外测量时温度一般达到零下30摄氏度以下。去屋外必须穿上大厚外套,戴上帽子、围巾、手套。“在屋外不能长时间露出皮肤,否则待久了会被冻伤。”王长春说。
1956年,北极村气象站建站,成为中国最北的气象站。2023年,北极村气象站升级为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站目前共有4名职工,全部都是北极村村民,家都安在了村里。
每两小时巡查一次设备,24小时紧盯设备正常运行情况,8次上报数据……这样的工作每天都要进行,365天全年无休,春节也不例外。
“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极寒的零下50摄氏度,我们都要去观测场测量、巡查,按时把数据报上去,一个数据都不能断档。”北极村气象站站长冯显华和记者说,有一年村边的黑龙江开江产生冰凌灾害,洪水挟带冰块、木头冲进村里,大家顾不上自己家,而是第一时间来到站内,把纸质资料安置在高处,把设备往高处搬。
“对于气象人来说,第一手观测资料是最重要的工作基础,克服一切困难也要确保数据按时保质报上去。”冯显华说。
在工作中,气象观测员最担心的是仪器和网络故障,影响观测数据。“值班的时候心里会绷着一根弦,必须随时注意设备的运行,按时记录、上报数据,保证数据连续性、完整性。”气象观测员郭大勇说。
今年春节怎么过?冯显华说,气象站实行轮班制,每天1人值班,值班时长为24小时。今年春节,正好轮到气象观测员曲波值班。“到时我也会来的,平时也是这样,不值班也会过来,习惯了。”冯显华说。郭大勇和王长春也表示,到时也会来气象站,“只有亲眼看到观测设备正常运行,心里才会更踏实。”就像记者正常采访这天,即使值班表上是王长春值班,冯显华和郭大勇也会来站里。
过年值班跟平时有啥不同?“都一样,所有工作一样不能落。”冯显华说,每到过年,单位还会慰问气象站工作人员,送来年货,“心里感到很温暖。”
北极村全年平均气温为零下4.4摄氏度,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在北极村,只有冬夏,没有春秋,冬季长达8个月。
值班时,每个人要值守24小时。漫长的冬季里,天黑得早,周围鲜少有人,值班人员要靠意志战胜孤独。
冯显华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以前没有手机、没有网络,值班的时候确实非常寂寞。那时也没有暖气,没有通电,自己烧炉子、用发电机发电,很多时候还要自己修设备,熬一熬也就过来了。”他说。
每个人有战胜寂寞的办法。在极寒的深夜里,独自值班的郭大勇会时不时出门吼两嗓子。曲波会唱歌,这些年越唱越好。王长春研究各种设备,越来越精通。
冯显华、郭大勇都是1991年参加工作就到了北极村气象站,一干就是34年。
2016年之前,北极村气象站靠人工开展观测。寒冷的冬天里,观测员每天要更换设备上的自记纸,并且不能戴手套,手指难免碰到机器,每一名观测员都曾冻伤过。2016年,气象观测设备全部实现自动化,除了个别项目外,基本实现了自动记录,观测员的工作强度得以大幅减轻。
气象站连续记录的68年气象资料,为当地修建桥梁、机场,发展冰雪经济、寒地试车、文旅活动等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记录国家气候变迁、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每一份气象资料都有自己的心血,这让我感到很骄傲,这些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郭大勇说。
去年,漠河市被国家气候中心等机构评定为中国“极寒之都”;2023年开始,漠河市气象局和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合作开展极光预报。极寒、极光、最北之地,这些特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漠河、北极村旅游。当地有关部门预计,春节期间游客人数将接近1万人次。
“正是一个个像北极村气象站一样的基层艰苦台站,保证了气象监测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有力支撑了精细化的气象预报预警、专业化的气象服务产品和重点区域气象保障服务。”漠河市气象局局长陈永山说。目前,依托气象站观测资料,漠河市开展了农业、供暖、电力、交通、煤矿、森林防火、重大活动、通航等气象服务,全方位助力漠河市经济社会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相关资讯
-
经受近3000℃灼烧嫦娥六号平安返回地球外部被烧得面目全非!
2024-07-09 -
登陆火星第一步:大气探测
2024-07-09 -
【48812】范艾伦勘探器预备进入地球大气层 15年后将消灭
2024-07-10 -
2023这些科学技术问题值得关注
2024-07-11 -
【48812】美国勘探器2018年将深化太阳外层大气做研讨
2024-07-13 -
【48812】NASA“卡西尼”号探测器在土星大气层焚毁
2024-07-14 -
【48812】NASA将勘探天王星大气成分
2024-07-14 -
数字海洋预报服务渔业发展 卫星遥感与通讯融合利民生
2024-07-16 -
【48812】揭秘:万米高空的气候是这样测出来的
2024-07-17 -
“天问一号”的火星之路
2024-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