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youxi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青岛市人大代表张源源:将气象融入政府低空经济治理体系护航低空经济发展

作者: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25-02-08 03:04:11

  “新”潮涌动,映辉青岛。2月6日,青岛郑重进入“两会时间”,凤凰网青岛与您一同聆听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在梳理过去一年发展成果的同时,共同开启2025年的美好新未来。

  两会现场,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市气象台副台长、副高级工程师张源源带来关于加强精细气象护航低空经济发展的建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目前,我国低空经济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到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2024年以来,全国至少已有29个省(区、市)将低空经济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0月,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实施方案》,明白准确地提出“到2026年,低空经济产业生态逐渐完备,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服务保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打造立足山东半岛、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低空经济示范区。”

  在低空经济时代,气象条件是影响低空飞行安全的主要的因素,是适飞空域、时域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也是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和各地关于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规划方案等都明白准确地提出相关气象任务,包括将气象保障列入低空监管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低空飞行器在气象探测场景应用、增补低空航空气象监测设施、加强低空气象服务等。因此,气象赋能是低空经济安全保障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在2021年正式提出发展“低空经济”,有关部门均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融入和赋能低空经济发展的举措。相较而言,气象部门如何赋能低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关键点、路径方式等方面还未形成整体思路和方案。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充分的发挥气象在整个低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明晰。

  目前,气象融入低空经济已经取得一些有益实践。中国气象局联合国家数据局,组织并且开展精细气象数据护航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场景建设工作,重点研发低空气象预报技术,创新低空气象保障数据产品,并推动气象赋能低空产业链条的发展。深圳积极构建低空飞行“气象监测网”、低空经济“气象数字网”、低空“气象赋能网”;四川围绕自贡市无人机及通航产业集群发展,深化无人机气象应用场景建设。湖南建成通用航空气象服务平台,可针对任意通用机场和起飞、降落、航线飞行任务提供降雨、风、温、压、湿、能见度、云量等气象条件监测和临近预报,提供低空飞行气象风险等级预警和积冰、颠簸指数预报等服务。内蒙筹建通航智慧气象集中预报中心,搭建航空气象预报预警技术和产品研制平台。

  气象服务低空经济开展的工作中,主要侧重于气象为低空经济提供“服务保障”,对于如何充分挖掘低空经济在气象领域的应用场景,从而带动气象业务服务能力提升开展得不多;对于气象深度融入低空经管体系全链条,特别是在融入各地低空经济协调机构建立、政策制度和法规标准制定、规划和重大工程建设、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立、综合保障或管理平台建设等方面参与不深、作用发挥不强。

  低空经济发展背景下,气象、民航、应急、交通等部门以及低空经济相关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将积极开展低空气象观测和服务等,如何统筹和整合行业和社会资源,规范行业部门和社会组织的低空气象行为,形成协同、规范、有序的低空气象发展格局,避免“一哄而上”“各自为战”,还需进一步思考谋划,采取更有力的举措。

  在低空飞行安全保障领域,气象条件贯穿于低空航空器制造流程、适航审定程序、飞行管制执行以及空域规划划分等各个关键环节,精准高效的气象保障服务是低空经济稳健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将气象融入青岛政府低空经济治理体系和低空经济联盟,成为青岛低空经济管理协调机构成员单位,将气象相关工作纳入政府低空经济监管事项,同时,加强与联盟各成员单位间的协同联动,推动气象深度融入有关政策、法规、制度体系的制定实施,完善低空经济气象基准线标准体系建设,加强低空气象监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气象保障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凝聚产业高质量发展共识,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协同共进的良好局面,为青岛低空经济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与有力支撑。

  重视对低空航行基础设施和航行条件的安全评估工作。在航路和飞行起降点规划阶段,结合青岛地形地貌、障碍物分布以及气象条件变化特征等,绘制全市高精度低空资源区划图谱。对3000米以下低空空域,统一规划并发布全市低空空域航路网。同时,积极谋划低空经济气象服务标准,划分不同的气象适航等级以及适飞航道。对于气象条件优良的空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度提升低空飞行的流量与活动频次;而针对气象条件复杂多变乃至恶劣的空域,则严格实施限制低空飞行的管控措施,提高空域资源的利用效率。

  积极引导科研院所开展对低空航危天气智能监测感知和预报预警等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加大低空飞行气象监测站网投入力度,创新研发百米级“小区尺度”的三维立体智能气象AI大模型,结合数值模式和人工智能,发展通航机场及其一些范围内的低空风切变、低空湍流、低云、低能见度的分钟级短临预报技术和分级智能预警技术,提升针对通航机场起降通道的低空风切变与湍流的预报预警能力。开展雷雨、大雾、大风、冰雹等高影响天气风险预警,为起降服务、安全飞行等提供精细化气象数据服务。

  提升跨部门低空智能综合监测指挥决策能力,构建集三维地理信息、航空器、气象、低空飞行安全运作等“一站式”数字化管服系统,实现低空航空器姿态、运行、航线、起降及气象情报的统筹、协调、支撑、管理、服务等数字化指挥调度,为低空起降和飞行安全提供全方位决策支撑,推动低空经济的安全化、智能化发展。

  是惬意,是遵义!遵义文旅宣传片上线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冠军总决赛圆满落幕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