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youxi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空气质量监测怎么干?监测项目更精细 预报将能私人定制

作者:行业新闻   发布日期:2024-09-17 21:57:40

  河北省廊坊市的工作人员在抽查空气自动监测采样设备工作情况。新华社记者 李晓果摄

  采暖季来了,人们享受室内的温暖之余,也开始担心室外的空气质量。现在,只要打开手机APP,就能实时查看监测数据,PM2.5等污染物的浓度及变化趋势一目了然。空气质量监测是保卫蓝天的重要防线,也是治理的依据和基础,数据质量牵动人心。监测怎么进行?今冬空气质量监测怎么干?怎么保障数据真实准确?

  11月初一个清晨,经过北风洗礼,北京一扫前几日的雾霾,碧空如洗,全市大部分地区的PM2.5浓度都在20微克/立方米以下。

  “这种好天气,哪儿的浓度超标,更显而易见。”北京市通州区环保局信息中心副主任贾斐一上班,就查看手机中的空气污染物监控APP。屏幕上不仅实时显示通州空气污染物平均指数,还分别列出了各街道、乡镇的情况。“如果哪个点位或相邻几个点位的数据出现了异常,说明那里可能有正在偷排的污染源,相关负责人就会立即通知辖区网格员到现场查验。”贾斐说。

  记者走进通州台湖镇湖光小区,看到监控杆等高处位置都悬着一个如摄像头大小的设备。贾斐解释,这就是空气质量简易监测站,它采用光学散射法自动测量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并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实现空气质量信息的实时传送,最终转化为大家在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上看到的空气质量数据。

  2012年,新的《环境空气品质衡量准则》开始实施,明确规定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臭氧6项空气质量监测关键指标。从那时开始,一系列配套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相继出台。“按照规范要求,空气质量监测分为自动监测和手工监测,自动监测的方式测量精度高、时效性强,是国内外的主流方法。”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主任唐桂刚介绍,截至目前,包括1436个国控站在内,全国已建有3907个空气质量监测点,比2015年增加了16%。

  具体到通州区,除了480个简易监测站,还有1个全项站、18个单项站。其中,全项站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体育场南侧,是封闭式站房,面积约15平方米。房子外部有设备负责采集空气,内部包含6项主要污染物的监测分析仪器。18个单项站主要监测PM2.5,其中一部分站点的数据用于了解区域之间污染物的传输,另一部分进行属地考核。各类监测站点每5分钟上传一次数据,每10分钟生成一张污染物分布图,还能分析未来时间段内可能的变化趋势。

  不仅限于6项关键指标,有关部门已布下针对各类型大气污染物的“天罗地网”。目前,我国正在构建包括餐饮业油烟在线监控、工业污染源监控系统、固定式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控系统、工地扬尘监测管理系统等在内的全方位立体监管网络。随着监测网络越织越密,对空气质量影响因子的研究和分析也将越来越深入。

  监测系统在做好基础监测的同时,还朝着更加精细化、更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方向发展。唐桂刚介绍,在国控空气监测站的基础上,我国在不一样的地区开展了各有特色的专项监测。例如,为研究沙尘天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在华北、东北、西北内陆地区设置了78个沙尘监测点,增加了总悬浮颗粒物(TSP)指标。为了解城市酸雨情况,设置了950余个酸雨监测点,主要监测降水pH值、电导率以及硫酸根、硝酸根、氟、钾等9种离子浓度,用以全面反映降水的酸度。

  为积极应对京津冀及周边区域重污染天气、准确研判污染成因及措施效果,近年来,京津冀及周边区域“2+26”城市设置了38个大气颗粒物组分(成分)观测站点,共监测水溶性粒子组分、碳组分、元素组分等36个指标。为应对这几年一些城市大气光化学反应加剧、臭氧浓度增高的问题,在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等7个地区的78个城市开展了臭氧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中的部分组分)试点监测,研究污染物种类、浓度水平和变化规律。

  虽然专业,但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并不封闭,而是面向公众开放,与社会互动。比如,若发现空气质量异常,公众可随时通过手机APP上报,乡镇、街道的执法人员收到警报后,会第一时间对该站点附近区域进行全方位检查,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启动执法和治理工作。

  唐桂刚和记者说,这些年,有关部门为提升信息服务水平想了不少法子。首先坚持时效性,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在实时发布全国空气质量的基础上,提前3—5天发布空气质量预报信息及健康提示,并建立专家回应制度,针对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第一时间发布真实信息,解疑释惑。此外,还通过官网、微博、微信、APP等多种渠道共同发布空气质量信息,使公众查询、接收信息更方便快捷。

  “数据测得出,还要让百姓看得到、用得好。今后,我们在发布空气质量预报和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的同时,会针对公众的出行和健康提出建议,实现空气质量预报的私人定制。”唐桂刚说。

  监测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基础。这个冬天,各地区结合自己特点,努力将监测做精做实,更好地服务于蓝天保卫战。

  提升预报能力,更早预报预测是有效应对重污染的关键。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三个重点区域秋冬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方案,2018年底前,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要力争实现7—10天预报能力,省级预报中心基本实现以城市为单位的7天预报能力;汾渭平原地区要基本实现7天预报能力。

  针对汾渭区域秋冬降尘量大等特点,生态环境部要求平原各城市、各区县布设降尘量监测点位,做好数据质量控制,每月向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报送降尘监测数据。年底前,还要启动汾渭平原国家大气颗粒物组分网手工监测工作。同时,鼓励地方环保部门依据真实的情况,组织并且开展行政区域内颗粒物组分监测和光化学监测工作,并与国家大气颗粒物组分和光化学监测网平台实现数据联网。

  京津冀运输结构调整压力巨大,机动车尤其是重型车污染防治关系区域秋冬空气质量,做好相关监测迫在眉睫。据介绍,京津冀地区正在建设机动车“天地车人”一体化监控系统。生态环境部要求年底前,京津冀各城市要完成10套左右固定垂直式、2套左右移动式遥感监测设备建设工作,各省(市)完成机动车排放检验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形成国家、省、市遥感监测、定期排放检验数据三级联网体系,实现监控数据实时、稳定传输。

  监测能力不断的提高,监测方法日益创新,监测手段加速拓展,但数据质量是监测的生命力所在,保证数据不受人为干扰、准确详实,才能为治霾提供最科学可靠的依据。

  “我们设定了详细的运行维护规范,例如要求监测站点20米内禁止非运维监管人员靠近等,还开发了运维APP软件,实时监控运维人员是否按照规范工作。”通州区环保局副局长徐晓云和记者说,这样做是为避免也许会出现的干扰,保证监测站稳定运行。

  为确保数据真实准确,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改革生态环境监视测定体制、完善法律和法规、积极构建国家环境监视测定三级质控体系、加大飞行检查力度等。

  比如,三级质控体系的应用,大大降低了造假的可能性。唐桂刚介绍,为确保数据精准,现有的国家质控平台、区域质控实验室、监测实验室等构成三级质控体系,实现各项空气质量监测指标的量值溯源和监测比对。国控站点都有远程质控系统,具备修改留痕、异常报警等功能。一个城市有若干个监测点位,在同样的天气状况下,各点位监测数据的走势应该相同,如果某个点位数据与其他点位相比走势异常,系统就会立即“亮起红灯”、发出报告,提示开展数据分析。

  同时,保证实时数据“一点三发”。监测数据在每个国控站点产生后,原始数据第一时间分别直传城市站、省级站以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平台,国家、省、市三个层面同时获得同样的数据。监测总站每天对所有国控站点24小时的6项指标实时监测数据来进行逐一在线审核/复核,任何环节如有数据异常,将立刻采取行动。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也不断强调,未来将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严格执法,形成较为强大高压震慑态势,对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零容忍,确保环境监视测定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记者 赵贝佳 贺 勇)

  执法检查发现全省空气质量同比改善,但仍存在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重点领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新华社石家庄11月27日电(记者巩志宏)11月24日起,河北迎来今年入秋以来最严重的污染过程,其中26日、27日受上游沙尘影响,叠加本地PM2.5颗粒物,河北个别城市空气质量指数出现“爆表”。

  昨天夜间沙尘开始影响本市,PM10达到重度污染水平,前半夜最重,后半夜减轻。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环保监测中心获悉,今天早晨沙尘逐渐移出,白天空气质量恢复至良好水平。

相关资讯